Shapers - Kevin
- Global Shapers Taipei
- May 4, 2019
- 3 min read
我走的這條路前面沒有什麼人
-- 年輕人不要太急,重點是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後面的發展才是重要的
「我一直以來都很叛逆,想要和別人不一樣」一句話點出了Kevin的個性,道明了每個重大選擇背後的想法。
作為One-Forty的創辦人,Kevin長期關注東南亞移工,最初,不同於仿間開設中文訓練班,Kevin傾聽移工的故事,了解到他們在回家後的需求。在注意到大部分的移工都有一個開店的夢後,憑藉企管系的背景,他開設了「移工商學院」,從營運到行銷再到金融,一期8堂的課程,Kevin開始了為移工圓夢的旅程。至今,One-forty一年可以接觸到1,000個左右的移工,在線上線下都有開設的課程,逐漸將影響力擴展到國際。

是什麼樣的契機,讓商院出身的你,毅然走上非營利組織關注移工議題的路?
「不是害怕失敗,去讚頌失敗,Celebrate the failure。」Kevin接著說,「別太急,清楚自己要什麼才是重要的。」
在大一時,因著對創投的興趣,Kevin閱覽了不少相關的投資、新創書籍,那時的他也沒有想過,在大四那年,「藍毛衣」這本書會徹底改變了他的職涯跑道。書中提到的Acumen Fund,聰明人基金,宛若這個在創投的世界的一股清流,秉持著對Impact Investing的熱情,投資NGO,不求盈利,但求為世界盡一份心—這樣的理念勾起了Kevin對非營利組織的興趣,擴大了他對創投的想像。然而懷著滿腔熱血的他,在非營利國際組織的求職路上,卻因資淺受挫。為了累積更多實務經驗,Kevin給了自己半年的時間Gap Year,先後前往了印度與菲律賓實習遊歷,正是這趟「站在第一線」的旅行,讓他重新思考,認識這個世界,同時,成為他接觸「移工」議題的契機。
「一開始一定是因為好玩,不好玩就不會有後續的發展。」Kevin笑著說。
在回到台灣後,閒暇之餘,Kevin和在菲律賓認識的朋友聯繫,去了中山北路專為菲律賓移工打造的百貨公司,從他們角度,他看見了台北的另一面。在深入交流後,Kevin更了解移工的想法和經歷,透過舉辦「移工商學院」的契機,正式轉換跑道,走上經營非營利組織的路。
為什麼選擇成為Taipei Hub的一份子?又,這裡有什麼樣的理念是你所重視的?
「移工」的定義可大可小,小可至特定地區的跨境工作者,大可到移民、難民,不可否認的是這攸關「國際人口的遷徙」,此時此刻,每個國家的人都在經歷著「和不同文化」的人相處的問題。而透過Global Shapers Community,關注東南亞移工議題的Kevin,得以了解到不同Hub的人怎麼處理「難民」或「移民」問題。
於Kevin而言,Hub有三大理念是他所重視的。除了「將國際的資源帶進來」,他也透過統籌2019年「青年社會改革家計畫」落實「回饋社會」的理念,同時,支持「將台灣帶上國際舞台」的理想。
您對年輕人有無想說的話?
「Be a doer, not a sayer」Kevin補充,「雖然是老話,但做下來真的就是這些老道理。」
「在我走的這條路上,前面沒有什麼人,很多時候靠的不是深思熟慮,而是一種感覺。」於Kevin而言,重要的往往不是你做了多縝密的計畫和調查,而是你到底有沒有「take action」。
面對失敗的時候,Kevin也建議年輕人切莫急躁,慢個一兩年在長遠來看差的不多,重點是清楚自己要什麼,有了明確的認知,後面的發展才是重要的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