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18 九月例會 | 東南亞移工小旅行】
- Global Shapers Taipei
- Sep 30, 2018
- 3 min read
近年來東南亞移工的福利隨著台灣人更關注社會議題,逐漸被大眾重視。在他們之中,或許有些人成為你的親人,或許成為你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,或許在工作場合裡和你相互扶持,無論如何,身為共存在這片土地的人們,每一個人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。Global Shapers Taipei 在這次月例會裡,提出幾點問題和大家一同探討,透過深度的討論,換個角度思考,一起反思如何帶給東南亞移工更好的環境和福利。

東南亞移工為什麼選擇出國?為什麼選擇來台灣?他們在台灣的生活如何?他們回國後的目標和夢想是什麼?
東南亞移工在當地工作,平均一人一天只能賺「4元美金」,為了有更好的收入,他們選擇出外打拚。而離自家較近的台灣,已經有小群的東南亞移工社區,再加上物價較低,氣候較相近,部分的移工因而偏好來到這片土地。在這裡,主要的工作是看護、移民和工人,據報導,每33位在台灣生活的人就有1位是東南亞移工,其中有高達一半以上的人,在三年的勞動期限內全無休假,除此之外歧視,偏見,不友善也是他們或多或少要經歷的痛苦,但因為堅信辛勞背後的未來,他們苦學一技之長,盼望回國後能開一間店,存一些錢,或從事更好的工作。

如何改變社會大眾對東南亞移工的負面偏見和刻板印象?
我們認為,社會大眾需要和東南亞移工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,只有當真正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,才能改變對這些移工的負面印象。或許是透過在社群媒體上面更多的曝光度,或許是政府更多政策宣傳,我們需要去反思今天易地而處,我們希望別人怎麼看我們。
如何讓台北成為真正多元友善的城市?
友善是體驗,友善是分享,友善是多瞭解,友善就是交朋友!多元和友善建立在對等的交流,在移工融入台灣社會的同時,我們也去包容他們的宗教、傳統等文化習俗,透過分享,透過創造價值,讓台灣人有更多了解他們的機會,在真的了解之後,去包容,去友善對待。

台灣是否該開放移工?該怎麼開放?未來的台灣勞動力市場會長成什麼模樣?
台灣人在少子化中出現缺工的現象,面對老人化,在長照產業更是缺乏人力,漁業或工業亦然,我們認為開放移工是不可避免的趨勢。觀察現今的台灣勞動市場,可以發現三個現象,第一,本國勞工的就業造成排擠,以中年勞工及原住民勞工的衝擊尤為顯著,第二,聘用大量低薪外勞,造成國內勞工的長期低薪化,第三,許多產業因安於廉價的替代勞力,而懈怠了升級和轉型。在未來,機器人或許可以逐步取代漁、工等勞力市場,但在長照產業,老人需要的是「人」的陪伴,東南亞移工在語言上有陪伴的限制,我們認為,改善這一產業的勞動條件,提高工作尊嚴,是根本解決缺工的良方,但這畢竟是理想,談到移工作為主要勞動力,我們認為進一步計算每一個行業的供需,有限度,漸進的開放,可以有效地讓台灣勞工有時間去時應勞動力市場組成的改變,並降低對移工的反彈力道。對於勞動力市場的想像,在一個心態更開放,制度更完善的假設中,我們認為東南亞移工的工作內容可能不再限於漁業、工業、或長照產業,而有更大的舞台可以發揮,台灣不再只是短期的停留地,而是夢想實現的地方。
Comments